金蝶徐少春: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,不值得一過
2022-12-15 09:05:04 來源:筆記俠 點擊:
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、CEO徐少春曾說道:“在我們這樣的行業,創新是永恒的主旋律。我們很多新的技術都是‘砸’出來的,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。我們將壓力轉化為動力,對客戶是一種承諾,對同行是一種引領,對內是告訴員工我們沒有退路了。”只有不斷“砸”掉過往的心智模式才
從1993年發展至今,金蝶先后經歷3次轉型,經歷過從巔峰到低谷的艱難時刻,又再次超越自己,實現市值倍增。
不斷地自我“蝶變”,一定離不開一把手的魄力和思考。為此,我們收集了徐少春的發言資料,整理出他對變化、客戶、成長等方面的看法,希望能為讀者帶來收獲!

一、在變局中,尋找機會
我常常會講“4個巨變”。
第一個是技術巨變。
我從事這個行業差不多30年了,看到計算機軟件、高科技行業里的技術日新月異,但我還從來沒有看過,像最近這3-5年來許多新技術在這個時點上集中爆發,比如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區塊鏈,等等。
這是我們這個行業千載難逢的機會。因為當新技術集中爆發后,就會使得我們解決某個重大問題的時間得以縮短,因此就能迅速產生一個爆發式的效應。
第二,技術巨變導致消費巨變。
我們國家的90后、00后大概有3.4億人,占總人口的25%。他們的很多個性化消費行為,你想象不到。
比如喝杯茶,里頭要加點牛奶,再弄出點泡沫,感覺很特殊,年輕人就喜歡這些東西。各種各樣的消費行為就推動了消費行業的大變局。
第三個巨變是產業巨變。
消費巨變又拉動了產業巨變。我們可以看到,比如在新能源汽車行業,當你在駕駛一輛新能源汽車時,座位上的幾百個傳感器就把你的駕駛行為、駕駛偏好給抓下來了,傳到后臺由算法工程師進行調整,讓你不斷享受到不一樣的出行體驗。
因此很多人就喜歡購買新能源汽車,這個行業也就崛起了,產業結構也就改變了。
最后一個就是管理巨變。
互聯網浪潮就像大海的波濤洶涌一樣,涌到我們每家企業的內部,涌到我們管理者、領導者的腳下,這時我們就得改變過往的很多管理行為、甚至是管理結構了。
我常常講,管理進入了一個什么時代呢?3.0的時代,或者說互聯網進入了以管理為主題的3.0時代。
1.0時代的關鍵詞是連接,2000年初,你可以看到許多企業把它的產品、服務目錄上網,讓大家可以訪問;
2.0時代的關鍵詞是交易,大概2008年左右,像阿里巴巴搭建了一個電商平臺,讓商家、買家可以在這里進行交易,淘寶、電商崛起。
3.0時代的關鍵詞是管理。過去40年,中國的改革開放、中國企業的發展部分得益于許多有利的外部條件,我們憑借著自己的勤勞發展得很好。但是未來20年、30年、40年要靠什么呢?靠管理。
只有極大地調度企業員工的積極性,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,釋放他們的激情,我們才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只有管理的創新,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個人和一個群體的積極性,它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。
二、拉近你與客戶的距離
王石有一句話,我非常贊成。他說,“你現在沒有變強,是因為你很舒服”。人的本性就是想要舒適,想吃好的、穿好的,最好一覺睡到自然醒。
但我們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,總有一些人要去“革命”,去為別人的幸福讓自己痛苦。
最大的痛點就在于與傳統習慣作斗爭,一個人的傳統習慣是多么頑固,頑固到以至于你要改變它,必須站在他面前,大喊一聲還不行,要天天去影響他、不停地沖擊他。
所以我們一定要讓自己不舒服,不僅需要歸零,更需要去重構、顛覆一些傳統觀念。
歸根結底就在企業文化、企業家和員工的心智模式,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愿意改變,是因為我們看到它要顛覆原來的很多事情,所以感到恐懼、害怕。
一旦心智上沒有改變過來,轉型就會比較難。
過去,我們已經習慣一種思維模式——很大程度上是“以自我為中心”,天生以為我們的工作方式就是這樣,天生以為公司領導說的就是對的,天生以為產品就該是這樣一種模式。
舉個例子,有一次,我跟員工一塊研究某款產品的報價,有些人認為報價就該這樣。我說:錯!應該聽客戶的聲音。
回想剛創業時,我是自己騎摩托車上門給客戶提供服務。他們直接打電話給我:老徐,這個產品有問題了。你就得趕快過去。客戶說,一個朋友要買軟件,老徐你趕快過來。我以前天天聽到的就是客戶的聲音。
20多年下來,像我自己還有更多的人,跟客戶離得遠了,我們更多聽到的客戶反饋來自內部人的匯報。
所以,我在2018年推出了“徐少春個人號”微信服務號,把我的個人號嵌到軟件場景里面,客戶和用戶可以直接跟我反饋、對話。
企業做事的過程就是用心的過程,看似在做事,其實在用心。如果每一位員工都能做到真正用心,事情自然就成。
心是萬事萬物的源泉,只要我們內心深處念念為客戶,我們就會做成這件事情。
三、修煉三心:
好奇心、敬畏心、自信心
如何做到自立、自律、自強?最重要的是修煉三個心:好奇心、敬畏心和自信心。
1.自立來自好奇心
好奇心驅動人們自主地探索問題、立志去解決問題,好奇心體現在對未知和未來世界強烈探索的起心和動念,如果能對這種起心動念加以正確的引導,它們將會演變成偉大的夢想。
著名的科學家都可以說是具有好奇心的人。
2.自律來自敬畏心
敬畏心不單單是對某個偶像或者某種文化的尊重,更是人類對自然規律、社會規律或者說對天理大道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。敬畏心常常表現出一種持續性和紀律性。
我們中國人常講:“頭上三尺有神明”,天地間有一個24小時運行的錄像機,人類的所作所為都被老天爺記錄。
德國哲學家康德一生中敬畏兩件事:一是浩瀚的星空,二是內心中的道德。
在20世紀初,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先后抵達了南極點。而在返程的途中,兩隊卻有著不同的命運。
阿蒙森團隊不管天氣好壞,堅持每天走大概20英里。但斯科特團隊比較隨意,天氣好時,就走得多,天氣不好時,就睡大覺。最終阿蒙森團隊成功回到了大本營,而斯科特團隊不幸全軍覆沒。
管理學家吉姆·科林斯認為:日行20英里征程并不僅僅是一個哲學理念,它與具體、明確、聰明且嚴格執行的績效紀律與機制有關,而這些紀律與機制可以確保你不會偏離軌道。
對于10倍速的領導者來說,紀律的唯一合法性形式就是自律。因此,尊重規律、保持克制與自律、擁有一顆敬畏心是多么重要。
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,如果好奇心是我們出發的起點,敬畏心則是讓我們進退有據,不偏不倚。
3.自強來自自信心
自信心是人類內心深處因相信某種信念而產生的一種力量。特別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最能彰顯一個人的自信心有多強。
2012年,金蝶開始云轉型,由一個傳統的軟件公司往云服務方向轉型。公司必須對傳統的商業模式、運營模式、組織與人事進行徹底變革。
一個12000人的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內,人數迅速下降到6000多人,這是一個多么劇烈的變革,員工士氣跌到冰點。
這是金蝶發展史上的至暗時刻。
有一天晚上,回到家里,夜深人靜,我一個人捫心自問,公司到底會不會垮掉?什么是支撐我繼續前行的力量?
我突然想到了三個堅持:堅持信念、堅持信任、堅持行動。
堅持信念就是我們要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,相信行業的美好未來。我也要相信自己和同事,勇于亮劍。
所以,2014年就有了砸服務器、砸筆記本電腦,把最難的時刻變為了最有希望的時刻。
越是困難,企業越應該從內部挖潛,挖掘和發揮心力資源,充分依靠自己的資源應對復雜的外部挑戰。
四、生命成長四部曲:
心-道-德-事
一個人怎么可以讓自己的工作,讓自己的生命煥然一新呢?其實我是有一個心法的,就是四個字:心-道-德-事。
“事”是人生事物方方面面的結果和狀況。比如,創業成功、做好工作就是一個“事”。但是僅在“事”上求,你很難找到答案。尤其是當我們遇到瓶頸的時候,在“事”上用功,其實成效甚微。
所以,你要再往上走,在“德”上求,“德”是什么?“德”就是仁愛,就是胸懷,就是智慧,就是能量。
德
假若你想再往上走,就要在“道”上求,那“道”是什么?道就是境界和格局。境界和格局怎么取得?
那就回到內心,在心上用功,怎么用功?
兩個步驟:一個就是明心;第二就是凈心。
要明心,一定需要反省,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。
2016年,當我在苦苦地思索人生的意義是什么,金蝶未來發展道路在哪里,糾結的時候,我去了貴州龍場。
陽明先生悟道的地方叫玩易窩,他當年被發配到這里,1508年在命懸一線的時候,有一天晚上,王陽明坐在那里,悟到了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,然后也悟到了“知行合一”。
2018年2月12日,我做了人生第一次深刻的反省與懺悔。
大概場景是這樣:
在春節前放假一天,我終于有時間,就把自己關在房間。從早上8點開始,我放下手機、摘下面具,與外界斷絕一切聯系,只是跟自己對話。我開始檢討我的人生,寫下了40多條大大小小的“罪狀”。然后,我以自己的方式懲罰了自己,最后把“罪狀”燒掉。一個新的徐少春誕生。
凈心,就是凈化我們的心靈。因為我們的大腦會不斷地蹦出很多念頭,你要能分辨這是好的念頭還是不好的念頭。
如果有不好的念頭,那你要反省,要把它扔掉,甚至如果你有惡言惡行,你還要懺悔;如果是好的念頭,你要去引導、傳播正能量。
所以,生命如何成長?請大家記住四部曲:心-道-德-事。直接在心上用功,明心、凈心。
我們生命成長之道也要相信一些東西,相信什么?
請相信這四樣東西:
人生重大的秘密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;
人生重大的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;
人生重大的戰略是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;
人生重大的價值是成就他人的心靈品質。
五、越是危急時刻,
越要挖掘心力資源
每一個企業都會遇到困難,一個企業的規模、人數可以根據外部周期和自身周期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,不斷進行優化,這是每個企業的自主權。
但是,我現在更倡導心力資源,企業更多應是以心為本,要善待每一個員工,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的能量和智慧。
我蠻喜歡道德經中的一句話“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”
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心懷大道,為天下去做事。只要我們為這個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,從利他出發不害人,一個非常繁榮和美好的景象就會出現在大家的眼前,我們作為領導者,要有這種心境和胸懷。
特別是現在的企業家,不僅僅要對公司負責,也要肩負社會責任。
企業這么多員工的發展、前途和命運,還有合作伙伴的發展、前途和命運,我們作為企業家,要心懷大道讓大家彼此成長,現在的領導者應該站在如此的角度思考。
*參考資料:
1.《借5000元起家,干成千億市值公司!徐少春:人生從不等待觀望者》,正和島;
2.《徐少春寄語母校學子:生命成長的四部曲》,徐少春個人號;
3.《創業之道:創業不是為了功名利祿》,徐少春個人號;
4.《曹啟泰邀聊徐少春:創業是一場修行,輸贏不在終點》,徐少春個人號;
5.《徐徐道來|好奇心、敬畏心、自信心》,徐少春個人號;
6.《哈佛商業評論對話徐少春: 有質量的增長靠心力資源》,徐少春個人號。
不斷地自我“蝶變”,一定離不開一把手的魄力和思考。為此,我們收集了徐少春的發言資料,整理出他對變化、客戶、成長等方面的看法,希望能為讀者帶來收獲!

我常常會講“4個巨變”。
第一個是技術巨變。
我從事這個行業差不多30年了,看到計算機軟件、高科技行業里的技術日新月異,但我還從來沒有看過,像最近這3-5年來許多新技術在這個時點上集中爆發,比如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區塊鏈,等等。
這是我們這個行業千載難逢的機會。因為當新技術集中爆發后,就會使得我們解決某個重大問題的時間得以縮短,因此就能迅速產生一個爆發式的效應。
第二,技術巨變導致消費巨變。
我們國家的90后、00后大概有3.4億人,占總人口的25%。他們的很多個性化消費行為,你想象不到。
比如喝杯茶,里頭要加點牛奶,再弄出點泡沫,感覺很特殊,年輕人就喜歡這些東西。各種各樣的消費行為就推動了消費行業的大變局。
第三個巨變是產業巨變。
消費巨變又拉動了產業巨變。我們可以看到,比如在新能源汽車行業,當你在駕駛一輛新能源汽車時,座位上的幾百個傳感器就把你的駕駛行為、駕駛偏好給抓下來了,傳到后臺由算法工程師進行調整,讓你不斷享受到不一樣的出行體驗。
因此很多人就喜歡購買新能源汽車,這個行業也就崛起了,產業結構也就改變了。
最后一個就是管理巨變。
互聯網浪潮就像大海的波濤洶涌一樣,涌到我們每家企業的內部,涌到我們管理者、領導者的腳下,這時我們就得改變過往的很多管理行為、甚至是管理結構了。
我常常講,管理進入了一個什么時代呢?3.0的時代,或者說互聯網進入了以管理為主題的3.0時代。
1.0時代的關鍵詞是連接,2000年初,你可以看到許多企業把它的產品、服務目錄上網,讓大家可以訪問;
2.0時代的關鍵詞是交易,大概2008年左右,像阿里巴巴搭建了一個電商平臺,讓商家、買家可以在這里進行交易,淘寶、電商崛起。
3.0時代的關鍵詞是管理。過去40年,中國的改革開放、中國企業的發展部分得益于許多有利的外部條件,我們憑借著自己的勤勞發展得很好。但是未來20年、30年、40年要靠什么呢?靠管理。
只有極大地調度企業員工的積極性,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,釋放他們的激情,我們才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只有管理的創新,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個人和一個群體的積極性,它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。
王石有一句話,我非常贊成。他說,“你現在沒有變強,是因為你很舒服”。人的本性就是想要舒適,想吃好的、穿好的,最好一覺睡到自然醒。
但我們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,總有一些人要去“革命”,去為別人的幸福讓自己痛苦。
最大的痛點就在于與傳統習慣作斗爭,一個人的傳統習慣是多么頑固,頑固到以至于你要改變它,必須站在他面前,大喊一聲還不行,要天天去影響他、不停地沖擊他。
所以我們一定要讓自己不舒服,不僅需要歸零,更需要去重構、顛覆一些傳統觀念。
歸根結底就在企業文化、企業家和員工的心智模式,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愿意改變,是因為我們看到它要顛覆原來的很多事情,所以感到恐懼、害怕。
一旦心智上沒有改變過來,轉型就會比較難。
過去,我們已經習慣一種思維模式——很大程度上是“以自我為中心”,天生以為我們的工作方式就是這樣,天生以為公司領導說的就是對的,天生以為產品就該是這樣一種模式。
回想剛創業時,我是自己騎摩托車上門給客戶提供服務。他們直接打電話給我:老徐,這個產品有問題了。你就得趕快過去。客戶說,一個朋友要買軟件,老徐你趕快過來。我以前天天聽到的就是客戶的聲音。
20多年下來,像我自己還有更多的人,跟客戶離得遠了,我們更多聽到的客戶反饋來自內部人的匯報。
所以,我在2018年推出了“徐少春個人號”微信服務號,把我的個人號嵌到軟件場景里面,客戶和用戶可以直接跟我反饋、對話。
心是萬事萬物的源泉,只要我們內心深處念念為客戶,我們就會做成這件事情。
好奇心、敬畏心、自信心
如何做到自立、自律、自強?最重要的是修煉三個心:好奇心、敬畏心和自信心。
1.自立來自好奇心
好奇心驅動人們自主地探索問題、立志去解決問題,好奇心體現在對未知和未來世界強烈探索的起心和動念,如果能對這種起心動念加以正確的引導,它們將會演變成偉大的夢想。
著名的科學家都可以說是具有好奇心的人。
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,于是發現了萬有引力。
瓦特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,最后改良了蒸汽機。
愛因斯坦從小比較孤僻喜歡玩羅盤有很強的好奇心。
伽利略也是看吊燈搖晃而好奇發現了單擺。
2.自律來自敬畏心
敬畏心不單單是對某個偶像或者某種文化的尊重,更是人類對自然規律、社會規律或者說對天理大道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。敬畏心常常表現出一種持續性和紀律性。
我們中國人常講:“頭上三尺有神明”,天地間有一個24小時運行的錄像機,人類的所作所為都被老天爺記錄。
德國哲學家康德一生中敬畏兩件事:一是浩瀚的星空,二是內心中的道德。
阿蒙森團隊不管天氣好壞,堅持每天走大概20英里。但斯科特團隊比較隨意,天氣好時,就走得多,天氣不好時,就睡大覺。最終阿蒙森團隊成功回到了大本營,而斯科特團隊不幸全軍覆沒。
管理學家吉姆·科林斯認為:日行20英里征程并不僅僅是一個哲學理念,它與具體、明確、聰明且嚴格執行的績效紀律與機制有關,而這些紀律與機制可以確保你不會偏離軌道。
對于10倍速的領導者來說,紀律的唯一合法性形式就是自律。因此,尊重規律、保持克制與自律、擁有一顆敬畏心是多么重要。
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,如果好奇心是我們出發的起點,敬畏心則是讓我們進退有據,不偏不倚。
3.自強來自自信心
自信心是人類內心深處因相信某種信念而產生的一種力量。特別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最能彰顯一個人的自信心有多強。
2012年,金蝶開始云轉型,由一個傳統的軟件公司往云服務方向轉型。公司必須對傳統的商業模式、運營模式、組織與人事進行徹底變革。
一個12000人的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內,人數迅速下降到6000多人,這是一個多么劇烈的變革,員工士氣跌到冰點。
這是金蝶發展史上的至暗時刻。
有一天晚上,回到家里,夜深人靜,我一個人捫心自問,公司到底會不會垮掉?什么是支撐我繼續前行的力量?
我突然想到了三個堅持:堅持信念、堅持信任、堅持行動。
堅持信念就是我們要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,相信行業的美好未來。我也要相信自己和同事,勇于亮劍。
所以,2014年就有了砸服務器、砸筆記本電腦,把最難的時刻變為了最有希望的時刻。
越是困難,企業越應該從內部挖潛,挖掘和發揮心力資源,充分依靠自己的資源應對復雜的外部挑戰。
心-道-德-事
一個人怎么可以讓自己的工作,讓自己的生命煥然一新呢?其實我是有一個心法的,就是四個字:心-道-德-事。
“事”是人生事物方方面面的結果和狀況。比如,創業成功、做好工作就是一個“事”。但是僅在“事”上求,你很難找到答案。尤其是當我們遇到瓶頸的時候,在“事”上用功,其實成效甚微。
所以,你要再往上走,在“德”上求,“德”是什么?“德”就是仁愛,就是胸懷,就是智慧,就是能量。
德
假若你想再往上走,就要在“道”上求,那“道”是什么?道就是境界和格局。境界和格局怎么取得?
那就回到內心,在心上用功,怎么用功?
兩個步驟:一個就是明心;第二就是凈心。
要明心,一定需要反省,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。
2016年,當我在苦苦地思索人生的意義是什么,金蝶未來發展道路在哪里,糾結的時候,我去了貴州龍場。
陽明先生悟道的地方叫玩易窩,他當年被發配到這里,1508年在命懸一線的時候,有一天晚上,王陽明坐在那里,悟到了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,然后也悟到了“知行合一”。
2018年2月12日,我做了人生第一次深刻的反省與懺悔。
在春節前放假一天,我終于有時間,就把自己關在房間。從早上8點開始,我放下手機、摘下面具,與外界斷絕一切聯系,只是跟自己對話。我開始檢討我的人生,寫下了40多條大大小小的“罪狀”。然后,我以自己的方式懲罰了自己,最后把“罪狀”燒掉。一個新的徐少春誕生。
凈心,就是凈化我們的心靈。因為我們的大腦會不斷地蹦出很多念頭,你要能分辨這是好的念頭還是不好的念頭。
如果有不好的念頭,那你要反省,要把它扔掉,甚至如果你有惡言惡行,你還要懺悔;如果是好的念頭,你要去引導、傳播正能量。
所以,生命如何成長?請大家記住四部曲:心-道-德-事。直接在心上用功,明心、凈心。
我們生命成長之道也要相信一些東西,相信什么?
請相信這四樣東西:
人生重大的秘密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;
人生重大的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;
人生重大的戰略是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;
人生重大的價值是成就他人的心靈品質。
越要挖掘心力資源
每一個企業都會遇到困難,一個企業的規模、人數可以根據外部周期和自身周期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,不斷進行優化,這是每個企業的自主權。
但是,我現在更倡導心力資源,企業更多應是以心為本,要善待每一個員工,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的能量和智慧。
我蠻喜歡道德經中的一句話“執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”
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心懷大道,為天下去做事。只要我們為這個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,從利他出發不害人,一個非常繁榮和美好的景象就會出現在大家的眼前,我們作為領導者,要有這種心境和胸懷。
特別是現在的企業家,不僅僅要對公司負責,也要肩負社會責任。
企業這么多員工的發展、前途和命運,還有合作伙伴的發展、前途和命運,我們作為企業家,要心懷大道讓大家彼此成長,現在的領導者應該站在如此的角度思考。
*參考資料:
1.《借5000元起家,干成千億市值公司!徐少春:人生從不等待觀望者》,正和島;
2.《徐少春寄語母校學子:生命成長的四部曲》,徐少春個人號;
3.《創業之道:創業不是為了功名利祿》,徐少春個人號;
4.《曹啟泰邀聊徐少春:創業是一場修行,輸贏不在終點》,徐少春個人號;
5.《徐徐道來|好奇心、敬畏心、自信心》,徐少春個人號;
上一篇:馬化騰:猥瑣發育、 穩住!我們能贏
下一篇:vivo手機的高端之路

考察研學聯系方式/參觀預約申請
- 聯系電話:010-52463211
- 聯系手機:13661395399
- 聯系人:萬斌老師
考察公開課推薦
-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
- 2025年11月24-25日 對標阿里巴巴&抖音&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
- 2025年8月21-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、聯想、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
- 2025年5月12-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、名創優品、希音
- 2025年7月12-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、騰訊、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
- 2025年3月28-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、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
- 2025年2月21-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、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
- 2025年4月21-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、抖音、瑞幸咖啡、東鵬特飲
- 5月19-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、東鵬特飲、霸王茶姬、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
- 2025年4月28-29日 走進北京阿里&智譜&京東&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